肝臟功能和膽固醇
肝臟功能和膽固醇
肝臟 肝臟製造膽固醇,膽固醇是人體器官,包括心臟和腦的重要 成分。所有的性腺、荷爾蒙也因為有了它才能製造。肝臟也 是人體裡最大的器官,大約三磅重,位於右上腹部分左右兩 葉。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糖和脂肪,並藉由肝細胞輸出 功能,將這些產物送進血液,支援其他器官的需要;它另扮 演重要角色,包括:調節荷爾蒙,和生產化學物質,酵素, 輔助消化;分解有害毒素和化學物質;生產大量人體血液需 要的凝血因子。 膽固醇,在心血管的角色 膽固醇來自於肝臟及飲食。肝臟生產80%人體需要的膽固 醇,約為每天產生800至1500毫克,飲食則補足剩下 的20%。來自肝臟的膽固醇,大部份被轉換成膽鹽,藉以 輔助消化油脂;剩餘約25%則運用在身體其他部分。因此 ,若肝臟產生的膽固醇數量足夠人體需要,來自飲食中的膽 固醇,則成為過剩物質存在體內。此外,基因也會對肝臟生 產的膽固醇造成影響;有些人的肝臟天生會製造過剩的膽固 醇,若再加上高膽固醇的飲食,更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原來過剩的膽固醇,在血液循環裡,會沿血管壁,凝聚成粥 狀物,血管的管腔因而變小,血壓勢必升高。較大塊的粥狀 物所形成的板狀塊還會分解、脫落,並沿血管到重要器官, 到了心臟和腦部便會引起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理想的膽固醇標準為如下: ˙總膽固醇少於200mg/ dL最佳;200-239mg/ dL需警戒;超過240mg/dL則太高。 ˙低密度膽固醇少於200mg/dL。 ˙高密度膽固醇保持高於40mg/dL。 在脂肪代謝的角色 肝細胞會吸收食物中的飽和脂肪,製造出身體需要的膽固醇 數量,並負責將飲食攝取來的脂肪,轉換成能夠貯存在肝臟 成為燃料的脂質。同時也維持膽固醇達到人體需要之標準。 。 膽汁是由肝細胞製造,能輔助脂肪消化的黃褐色液體。肝細 胞每日生產2 pts.(相當於1,000c.c.)的膽汁,其中含水 、膽色素和膽鹽。膽囊位於肝臟下方,貯存膽汁,在需要時 再釋放至小腸。過多的膽汁,便從糞便或小便排走。肝臟生 產的膽固醇進入膽汁,合成膽鹽輔助消化。膽鹽能夠乳化油 脂,將油脂分解成更小單位,讓脂肪酶進一步消化油脂,以 利於小腸吸收。 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會抑制肝臟生產膽固醇。唯當膽 固醇指數下降,則會刺激肝臟生產膽固醇,肝細胞會貯存過 剩的膽固醇,以製造膽鹽,膽鹽過多,則會造成膽結石。 膽色素,主要含膽紅素,膽紅素是紅血球的代謝產物。紅血 球的主要蛋白質,稱紅血素,在肝臟代謝變成膽紅素,進入 膽汁後,便經由糞便或小便排走。膽紅素,因此,也是肝功 能的指標。肝功能不好,這類代謝廢物,無法排走,發生累 積,便有黃疸。 在血糖代謝的角色 肝臟在調節血中糖分,扮演著重要角色。一般健康人,在飯 後,澱粉等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分解成糖(葡萄糖),被吸 收後進入血液,直接運送到了肝臟。肝臟會將它貯藏起來, 成為肝醣,而將過多的葡萄糖又送回血液。在用餐之間,肝 臟細胞便會將這些肝醣,分解並釋出葡萄糖進入血液,提供 身體各類細胞的需要。如果供不應求,肝臟更會從胺基酸和 脂肪酸等成分,製造出葡萄糖。 肝功能障礙導致膽固醇疾病 飲食消化之後,蛋白質包裹油脂運輸至肝臟,經過分解後再 輸送至其他細胞使用,其中包含脂肪細胞。同時,肝臟將過 剩的醣類與蛋白質,合成為三酸甘油脂。因為三酸甘油脂是 非親水性的,需要透過蛋白質才能輸送至細胞。由肝臟產生 的脂蛋白轉運成分子,便成達成這個任務。這些脂蛋白就是 極低密度膽固醇。 研究發現,導致低密度膽固醇指數改變的原因,是肝臟功能 障礙。有下列成因: ˙基因遺傳,很可能在早期發病,沒有疾病或老化的跡象。 ˙因老化而產生 ˙疾病,糖尿病最常見。 肝臟細胞中,低密度膽固醇的蛋白質接受體有問題或缺陷, 是低密度膽固醇指數增高的原因。這種缺陷被認為是基因導 致;雖然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會促使肝臟的功能障礙, 但老化、糖尿病或相關疾病更為常見。低密度膽固醇接收器 ,主要負責去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一旦低密度膽固醇 接收器綁住低密度膽固醇,便會發出訊號,使身體停止再生 產這種壞的膽固醇。損壞的接收卻無法傳達停止生產的訊息 ,低密度膽固醇因此生產過剩。高飽和脂肪酸的飲食也會減 少接收器,影響停止生產指令的傳達。甲狀腺功能過低,雖 不常見,也會影響低密度膽固醇指數,因此,也要注意。 肝臟疾病,特別是肝硬化,導致通往肝臟的門靜脈血壓升高 ;當血液無法順利進入肝臟,門靜脈血管內部壓力升高,有 造成破裂的風險。膽固醇的累積也會降低血液流入肝臟,限 制血管維護肝臟的功能。高密度膽固醇,能藉由進入肝臟分 解與吸收,去除身體過剩的膽固醇;如果患病的肝臟功能降 低,也間接影響去除過剩膽固醇的能力。 名詞中英對照 凝血 coagulation 膽汁 bile 膽鹽bile salt 脂肪酶lipases 膽紅素bilirubin 膽色素pigments 參考資料 1.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guideline. 2006-2009. 2.Kragenbrink 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holesterol lipoproteins and the liver. 2011 3.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IH: genetics home reference:hypercholesterol emia. 2011 最後更新 ( 2012/08/03, Friday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